您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动态  > > 遵义历史
不喝三碗茅台不过岗

1935年3月16日,红军在途经仁怀县的梅子坳、寒婆岭等地打败了国 民 党的地方武装挺进茅台镇后,经休整准备三渡赤水河。战士们都很疲乏,发现茅台镇酒多,便纷纷用酒擦脸,洗头,洗脚。由于茅台酒能舒筋活血,消炎去肿,战士们顿时感到浑身痛快,解除了长途跋涉的疲乏。正当战士们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被周恩来碰上了。他十分生气,连声批评道:“真是糟踏圣人!”
   周恩来为何说“圣人”二字呢?传说东汉末年,曹操主持朝政,一天,尚书侍郎徐邈在家喝酒大醉,正好曹操派人唤他进朝议事,他躲闪不及,就倚仗酒劲儿说:“回禀丞相,臣正与圣人议事,不得功夫。”来人一听“圣人”,便糊里糊涂地复命去了。曹操也糊里糊涂,没有追问下去。事后,徐邈与友人谈起此事时说:“不想‘圣人’二字竟救了我的命。”从此,“圣人”便成了酒的别名。显然,周恩来是借用酒的这个别名批评红军战士。他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们,这是我们国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贵州茅台酒啊!”接着又给大家讲了有关茅台酒的故事,在场的红军战士无不深受教育。

 这时,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军委纵队司令员的刘伯承赶了过来。他向周恩来报告说:“周副主席!红军渡河便桥已搭好,毛主席和同志们已在小学校里休息,现在先头部队正在渡河,您还有什么指示?”

 周恩来掏出怀表看看时间,又抬头望望当午的太阳,然后对刘伯承说:“还有一件重要任务,等待你来完成。”

“重要任务?”刘伯承思忖起来:鲁班场战斗一场恶战,尾随追来的滇军、黔军暂时已被甩掉,渡河的准备工作已经作好,在短暂的休整中红军用茅台酒擦脚疗伤体力已有所恢复,还有什么重要的任务呢?于是他回答周恩来:
   “你下命令吧。”


这个命令不好下啊!”周恩来好像有些为难地说。

“请周副主席放心,我保证完成!”刘伯承表情凝重起来。

 “真的?”周恩来看着认真的刘伯承,神秘地一笑,然后侧身喊道,“魏国禄,你把刚才买的酒拿出来,我给伯承一个任务。”

魏国禄捧着一竹筒茅台酒出来,说:“到屋里喝吧,我去炒把黄豆来下酒。”

 原来是喝酒的任务!刘伯承知道周恩来是爱酒的,能喝酒,有节制,平时不喝酒。到茅台后,繁忙的军务之余,周恩来还专门吩咐有关部门给几家茅台酒的作坊贴了不准擅入的保护告示。

“你看咋喝?”周恩来看着刘伯承。

“客随主便,你说咋喝就咋喝!”

两个土碗抬了起来。周恩来风趣而认真地说:“武松是不喝三碗不过岗,我们也来个不喝三碗茅台不过岗,怎么样?”

 刘伯承把土碗往周恩来的酒碗上一碰:“一言为定!”

“来,我们喝。”两人一饮而尽。

 刘伯承:“这酒性太烈,不好惹。”

“我喜欢!”周恩来边说边又斟满酒。

“这真是蒋介石给红军的口福啊!” 刘伯承说。

两人一弯脖子一仰脖子,哈哈大笑,第二碗酒又下了肚。

“是啊,”周恩来嚼着黄豆,“蒋委员长以前送枪送炮,现在又给我们增加茅台酒,将来有人写历史,必须写上这一段,否则就没味道了。”他们说话间,魏国禄又倒满了第三碗酒。

 就这样,周恩来和刘伯承在谈笑之间,三碗茅台酒下了肚,真有点豪气越赤水,把酒识英雄的意蕴。甩下酒碗的周恩来、刘伯承,立即协助毛泽东指挥红军当天即从茅台三渡赤水河,再经二郎滩、太平渡四渡赤水,掉头南下,从数十万敌军及碉堡群间隙中穿插而过,与正在急忙北上的敌军相背而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从这之后,周恩来就与茅台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而酒量欠佳的刘伯承,据说经过这次“豪饮”,他后来再也没有喝过酒。

上述情况,原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肖明,在1992年1月7日的《贵州日报》上所载的文章《向贵州朋友传递二则信息》中也作了披露:

“1956年周恩来总理到太原,山西省领导同志用汾酒招待周总理,周总理却拿出茅台酒来,说:我请大家喝茅台酒。席间,周总理高兴地向在座的同志们谈起长征路过茅台镇时,他与刘伯承元帅,高举茅台酒发豪言:酒不过三碗不过岗,当时两人真的用吃饭碗痛饮三碗酒。听到这里我立即联想到武松醉酒过景阳岗打虎的故事。自古英雄多善饮,我们的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的长征途中,有着多么豪迈的胸怀,这酒情映照着壮志,酒过三碗而过岗,继续万里征战。”

在该文中,作为一名五十年代在贵州工作的老新闻工作者,肖明还充满感情地写道:

“我去茅台酒厂采访过,也写过关于茅台酒的报道,那时没听说到这个故事,今天却在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听到。当时就想,我有责任吧这个故事告诉茅台酒厂,茅台酒曾为长征英雄们壮胆送行,这是茅台酒史的光荣一页,应记入茅台酒史册。”

版权所有:遵义德政文化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