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座落在赤水市城郊杉树坝,于1986年修建,是全国 第 一个纪念“四渡赤水”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而修建的陵园,由主体陵园(约21亩),百竹园、香樟古树园三部组成,有大理石碑记绘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战役经过示意图一幅。在陵园陈列馆内有60幅图片,内容包括四渡赤水战役、领导人题词,红军标语及红军用过的武器弹药、赤水革命老区的历史等。
2006年被贵州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建设概况
1986年,首 次在赤水市城郊选址,兴建了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将附近几处的烈士忠骨迁葬于园中,同时修建了陈列室展示有关文物。2010年为更加有效地传承和发扬红军四渡赤水精神的需要,市政府投入750万元新建了6072.9平方米 63个车位的停车场和619平方米的展陈馆,2014年拟投入5000万元修建10000平方米的四渡赤水红军烈士纪念广场,陵园保护面积达到70余亩。
整个园陵由碑陵园、展陈馆、百竹园、古樟园四部分组成(有“四渡赤水” 寓意)。在各园区之间,合理布局,精心设计,修建了1条环形参观游览步道、6条各园区通道、4个仿古休息亭、2个休息长廊、2个公厕,以及遍布园区内的路灯、射灯共计218 盏等基础设施,218 盏灯全部接入城市路灯管理中心管理,有效预防了夜间破坏活动的发生。
在陵园停车场底部,建有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管理所办公楼,为两层砖混式仿古建筑,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整个陵园的绿化面积达90%,到处古木参天,修竹茂密,松柏苍翠,环境幽静,景色优美,一派庄严肃穆,具有浓烈的缅怀氛围。
管理机构
陵园于1990年设立了管理所,为赤水市民政局隶属的财政全额预算的正科级事业单位,系专门负责陵园管理、保护和服务工作的机构,有事业编制人员6人。其中,设所长1人,副所长1人,讲解员2人,管理员2人。
从2012年起市财政每年列入预算的专项工作经费为10万元。坚持实行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每年在赤水政府网站民政局专页上定期公示各项工作情况和财务情况。
赤水市民政局及其陵园管理所,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有关的规章制度共计26项,内容涵盖了党风廉政建设、各岗位工作责任制、全天候24小时值班制度、消防安全责任制、凭吊瞻仰祭扫制度等等。
所获荣誉
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于1990年4月被遵义地区行署命名为“遵义地区重点保护单位”
1998年5月被共青团贵州省委命名为“贵州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9年8月被中共遵义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遵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0年5月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2002年9月被中国人民解 放 军国防大学确定为“教学教育基地”
2006年被贵州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93年改扩建以来,从全国各地来凭吊红军烈士人数均达到百余万人次,充分发挥了它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红军四渡赤水精神的教育阵地作用。
开展活动
在建园前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赤水市党政领导和宣传、文化、党史、档案、民政等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红军四渡赤水革命历史文物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先后多次组织开展了专项普查和图文采访拍摄工作,按照学术和专业价值,进行科学整理,有效实施保管和保护;并将这工作成果充分利用起来,建立烈士资料库,多次举办专题摄影图片展览,编辑印制《红军长征在赤水》、《四渡赤水放光辉》、《黔边1935》等红军四渡赤水革命历史传统教育出版物。
陵园每年要开展大型活动10多次,在清明节和重大节日期间,赤水市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及相邻的四川省各界人士、中小学生,均开展大型烈士公祭活动;张海阳、邵华、李敏、毛新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老红军的后代也将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作为他们追寻前辈足迹,继承前辈遗志的纪念地之一;从2005年至今10年间,中国人民解 放 军国防大学先后三次组织在校学员共计1500余人,来到遵义、赤水开展现地教学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1至10月,前来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祭拜、悼念的各界人士就达到了50万人次。